媒体报道
25万亿大市场!中国超500座“智慧城市”正建设中
2019-09-23 16:47:47
   

cbdac80005a24a3a81725e040b71ff4a.jpg

来源 | 央视财经

2019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,提高柔性化治理、精细化服务水平。作为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载体,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备受各方关注。
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:截至2018年8月,全国100%的副省级以上城市,包括76%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%的县级市,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。(详情见《25万亿元的大市场!中国超500座“智慧城市”正建设中!长啥样?能干啥?》)

目前,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什么样的状态?又带动了哪些产业的发展?对此,「看懂经济」邀请几位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。

1.jpg


彭迪云

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智库专家,看懂经济评论作家
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涌现,“ABC技术”(A-人工智能,B-大数据,C-云计算)等的推广应用,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迎来“三+”,即互联网+(万物互联)、大数据+(减少不确定性)、智能+(增强动能)时代的到来,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、生活和治理方式。“科技使城市生活更美好”,建设“精致社会”“智慧城市“和“未来社区”等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,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2010年,IBM正式提出了“智慧的城市”愿景。2014年8月,发改委、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0年,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。据德勤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智慧城市已达500个试点。

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于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(创新2.0)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。简言之,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,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,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,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,构建用户创新、开放创新、大众创新、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,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、宽带泛在的互联、智能融合的应用,从而实现治理更现代、运行更智慧、发展更安全、人民更幸福。

这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,包括智慧交通、智慧政务、智慧环保、智慧食品安全、智慧口岸,智慧法律,智慧生活、智慧教育、智慧医疗、智慧养老、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云等。

未来城市社会无处不“智慧”,这种智慧、智能和创新程度,也为精致社会建设和未来社区的打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我认为,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“目标引领,问题导向,系统设计,开放共享,协同推进”的思路和“一个体系架构、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、一个通用功能平台、一个数据集合、一个城市运行中心、一套标准”等“六个一”载体来有效推进相关工作。


2.jpg


王昭彧

金融数据挖掘者、看懂经济评论作家

身处大数据时代,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实现着与“互联网”、“物联网”相关的数据深度融合和运用,“智慧城市”的概念因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客观需要而生,可很好满足G2B,G2C对降低信息成本、提升管理效率的要求,确实是好事。

但与之伴随而生的,除了广阔市场之外,亦有数据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要求,这既需要法律业者的深入研究,也需要信息科技业者的技术保障,更需要规范执法,在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间取得动态平衡。

此外,海量数据并不必然就是“大数据”,“数据大”如果不同时做好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(定义,标准,采集,传输,存储,查询,计算,删除),开展主动式数据治理,恐怕依然会形成脏乱差、只进不出的单向“数据湖”。那不是价值创造,只会是遍地孤岛的“垃圾堆”。需要做的还有很多,与其热炒概念,莫若扎实做好这些。让子弹先飞一阵子吧。


3.jpg


李宝怀

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、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主任、看懂经济评论作家

智慧城市建设是科技进步与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产物,其便利性和优势毋容置疑。但是也有看到,与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一样,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难题。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,以下问题值得重视:

第一、要加快立法建设,保护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,防止个人信息被管理机构滥用,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。公共场所大量安装的摄像头和其它信息采集设施,将市民个人置于全天候监控之下,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私存在被泄露的风险。

第二、要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改革,防止以科技手段为名替代实质性行政改革。信息化手段仅仅是管理的外在形式,大量的城市管理决策、执行、监督等都需要管理者的全程参与和实施,特别是规划、设计、投资、建设等重大决策。不能本末倒置,推卸监管责任。

第三、要长期投资、长期建设、长期维护,防止仓促建设、重复建设、短期行为。智慧城市建设,需要政府大量投资,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具备较好的条件,更需要技术成熟的供应商。如果不顾城市实际情况,贪图政绩,一窝蜂跟进,必然造成巨大浪费,增加财政负担。


4.jpg


刘新海

《征信与大数据》作者,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,看懂经济评论作家

随着人工智能,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,布局多年的智慧城市项目迎来了又一波建设热潮,全国有超过500多个城市正在动工。随着众多智慧城市项目的落地,必将会促进现代城市化的进程,有利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管理。

但是智慧城市项目并非简单的技术驱动,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,需要和城市规划,市政建设,现代城市的理念融为一体。同时在极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同时,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市民的个人隐私保护,还要肩负社会公共安全的重任,即防止重大信息泄露。

总之,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是一哄而上,大家互相攀比的运动,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,这样才能成为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,让未来城市生活更加智慧、便捷和快乐。



版权所有: 恒巨科技有限公司 | 营业执照公示 | 技术支持:三猫网络    地址: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中原数据产业大厦16层   备案号:豫ICP备19034099号-1